29 跳槽?
29 跳槽?
眼看着一个月过去了,送给砖窑的拉货马车试用期到了。方华源过了好几天才想起来这件事情,实在是忙不过来,根本顾得上那茬。
砖窑的掌柜见过了时间还没人来取马车,又狠命地让马车白拉了几天货。
马车终于在伙计们一口气装上了平常马车四倍的青砖,在过一块石头上硌了下,之后稀里哗啦一阵响,嗝屁了。
方华源派去的伙计看到的正是一堆散架的马车零件。
方华源看着伙计们拉回来的一堆破烂,愣住了。心想,这没道理啊,送到运输公司的那两辆马车还用得好好的,他们还想多要几辆呢。
按照之前的约定,方华源也不能把那砖窑掌柜怎么样,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没想到,没过几天,砖窑杨掌柜拎着点心美酒找上门来了,一是赔罪,二是打听上次那样的马车还有没有卖?
“可是,那马车不结实啊?”方华源听到砖窑老板的来意,愣住了。
杨掌柜这才难为情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们一直按照三倍的载重量在拉砖,最后几天更是拉上了四倍的砖,这才把马车压垮了。
杨掌柜本想让这件事情就这么烂在肚子里了。
可是,一想到方掌柜这么重信用,几百两银子的马车让白白用了一个月,最后用坏了,坑都没吭一声就拉了回去,心里实在惭愧。
杨掌柜仔细盘算过,这种马车拉的货,一辆车可以抵原来马车的三辆,这样就可以节省两辆老式马车、两匹马(骡子)和雇两个马夫的钱。
关键是,这马车特别结实,这么高负荷的用了一个月,居然都没坏,如果不是砖窑用得太狠,这马车现在应该还是好好的呢。
再看看原来用的马车,三天两头的不是这里不好使了,就是那里要去修修。方华源方掌柜白送的马车用坏后,那些知道了新式马车好处的伙计们也天天在掌柜耳边唠叨,说原来的马车实在不好使,撺掇着让他去换辆新的。
杨掌柜细细一想,虽然眼前这马车价钱贵了些,但是从长远看,这账随便怎么算都不会亏。你看啊,如果都换上新车,生产效率能提高一倍多,雇的伙计、养的马都可以省下来,这等好事哪里去找?
于是,杨掌柜备点礼物,腆着脸找上门来了。
方华源一听是这么一回事,呵呵乐了起来,原来不是马车自身的问题啊。
杨掌柜见方华源没有怪罪自己,一颗心也放了下来,赶**出银票,当场就要买一辆。
方华源说:“杨掌柜,实在对不住,现在根本忙不过来。您也看见了,我这里一个闲人也没有,都在没日没夜地赶制拉人的马车呢。”
砖窑掌柜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哪肯轻易空手而归,跟在方华源后面软磨硬泡。
方华源前面虽然没就马车的事情责怪砖窑掌柜,但是心里却是很不喜欢这样的奸商,以他的性格,又不愿和别人动怒,被烦得实在不行。
“杨掌柜,当初这种车就制了三辆,还有两辆自家公司正用着。要不你去找汪掌柜商议商议,看看能不能让运输公司匀你一辆。”
“好,我这就去找汪掌柜。”
于是砖窑掌柜又耗上了汪鼎杰,汪鼎杰倒也爽块,出300两银子,匀他一辆九成新的马车。砖窑掌柜一算计,觉得还是很划算,欣然接受了这样苛刻的条件。不仅如此,杨掌柜另外又掏出了1000两的银票,要再预定两辆新马车。
此时,汪鼎杰预感到拉货马车也将火爆起来,建议方华源再开一条拉货马车生产线。
“实在忙不过来了。而且,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钢材就要供应不上了。”方华源苦着脸说道。
“怎么回事?”胡澄涵问。
“现在用的钢,还是鼎杰上次买回来的生铁和铁器融化后精炼而成,再过段时间,这些存货就用完了。就算是加上这段时间从上海县周边各地收来的废铁和买来的铁器,还是不够用。必须找到稳定的铁矿石货源。你们抓紧时间想想办法吧。”
“这种事情我可不在行。”汪鼎杰两手一摊。
怎么办?公司眼看着上了快车道,如果一直这样,生产经营很容易陷入混乱。
胡澄涵纠结起来。是不是该早点离开怡和洋行,甩了达拉斯?
达拉斯是胡澄涵的恩人,现在怡和洋行正值用人之际,这个时候跳槽,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如果因为此事给达拉斯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致失去了洋人们的信任,今后遇到麻烦再想抱他们大腿以求得庇护可就难了。
胡澄涵原本打算继续在怡和洋行做买办,利用和各大洋行的良好关系做好大东亚公司的对外贸易,积累足够资本之后再往实业领域发展。
没想到大东亚公司的发展速度这么快,眼看着各项业务蓬勃开展,方华源已是捉襟见肘,如果不抽身过去帮助他,大东亚公司的成长又会遇到很多问题。
胡澄涵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个万全之策是——拉达拉斯入伙!
说到底,达拉斯也只是怡和洋行的高级打工仔,不是洋行的老板。如果有其他的投资机会,他肯定不会放过。只要达拉斯愿意入伙,那么就一定不会反对胡澄涵作为他的代理人离开怡和洋行为大东亚公司工作。
有可能的话,最好把巴富尔也拉入伙。
胡澄涵已经发现当今西方工业强国——英法两国,都还没有掌握成熟的大规模炼钢技术。如果将这一技术输出到欧洲,在那里建立炼钢厂,新式马车制造厂,那就可以赚到西方国家的钱了。
问题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的西方人不太可能相信愚昧、落后、无知的中国人掌握了如此先进的制造技术?再说了,胡澄涵等人现在也不具备直接去欧洲投资建厂的条件。
但是,西方社会一定不会怀疑一个赚得盆满钵满载誉而归的东方冒险者,比如巴富尔,或者是达拉斯。
这样,大东亚公司就可以通过达拉斯到英国投资建厂,生产新式马车。
胡澄涵把想法和汪鼎杰和方华源一说,两人都拍手叫绝。
第二天,汪鼎杰出面邀请巴富尔和达拉斯两人拨冗莅临前去参观大东亚公司新式马车厂生产线。
汪鼎杰在请柬上特别强调,出于商业秘密方面的考虑,请务必独自前往。
巴富尔和达拉斯对于上海县最近发生的抢购新式马车风潮已有耳闻,他们当然也对大东亚公司能生产出这么新奇的产品感到惊讶。
此时,又汪鼎杰如此神神秘秘,胃口顿时被吊了起来,收到请柬时,欣然应允。
到了约定的那天,巴富尔、达拉斯分乘两辆马车来到了大东亚公司。
汪鼎杰、方华源、胡澄涵三人带领两人参观了新式马车的流水装配作坊。
大公司公司马车制造厂的生产线,由一长溜土坯房子组成,每间房子里都有少则数人,多则十余人的工人,他们井然有序地加工各种马车部件,或是将部件装配在一起,每间房子里的人只负责整个工序中的一部分,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半成品会被专门的帮运人员运到下一道工序。
期间,不时有工人驾着马车将委托外包制造的部件送到各个院子。
“上帝啊,你们什么时候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巴富尔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